图1.倭蜂猴Nycticbuspygmaus(张琦/摄) 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作者:张琦(云南省蒙自市森林公安局) 我与灵长类动物结下的不解之缘,可追溯到我读中学时参加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文所要介绍的倭蜂猴便是其中之一。倭蜂猴学名Nycticbuspygmaus(Bonhot,),它是中国最小的猴类(图1),又称小懒猴、间蜂猴。之所以要特别介绍倭蜂猴,不仅仅倭蜂猴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更重要的是,在今年5月,由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评估中,倭蜂猴在我国的濒危度上升至极危(CriticallyEndangrd,CR),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这一评估结果收入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可在国家环保部的官方网站查询。 一、倭蜂猴的前世今生 倭蜂猴属于灵长目Primats、原猴亚目Strpsirrhini、懒猴科Lorisida、蜂猴属Nycticbus。根据年亚洲灵长类研究的最新成果,蜂猴属有8种,我国分布有2种,分别是蜂猴Nycticbusbngalnsis和倭蜂猴Nycticbuspygmaus。 图2.年,倭蜂猴首次被发现 年,BonhotJ.L.根据Dr.Vassal在越南安南地区(Annam)采集到的哺乳动物标本命名了倭蜂猴(图2)。由于体形较小的倭蜂猴习惯在树冠上栖息,很少爬动,并且爬动时很慢,又有小懒猴之称,英文名称也很形象,叫PygmaySlowLoris。 年,DAOV.T.根据在越南和平地区(HòaBình)采集到的标本,命名了新的物种——间蜂猴Nycticbusintrmdias。年,著名的动物学家Grovs根据形态外部特征以及对14份皮张和骨骼标本比较分析后指出,间蜂猴是倭蜂猴的同物异名。近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DNA试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间蜂猴是倭蜂猴的成体,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图3)。 图3.《云南南部红河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首次纪录了倭蜂猴在中国的分布 倭蜂猴在我国发现较晚。年10月—年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兽类调查期间,王应祥等研究人员发现个旧市宝华公园(全国长臂猿繁育中心)内饲养着4只体型较小的又独特的“蜂猴”。经鉴定,确认为倭蜂猴。据亲历者回忆,这4只倭蜂猴由屏边大围山地区的村民发现并救助,后送往宝华公园。这一重要发现记录在了年出版的《云南南部红河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中。 与此同时,在滇南地区考察的北京动物园靳景玉等3人,也发现了宝华公园这种“蜂猴”。在协商后,带回2只,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全国强先生进行鉴定,结论发表在了年的《兽类学报》上。这一年,我国灵长类家族中又增加一新成员。 图4.6个月大的倭蜂猴雄性幼仔(张琦/摄) 二、倭蜂猴的其猴其貌 倭蜂猴全身成圆筒状,面圆眼大,尾极短,隐藏于毛被之中,这让人一眼便能辨认出是蜂猴。另外,倭蜂猴还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头、颈和前肩色调与体背一致,主要为棕橙色或棕黄色,而非灰白色;鼻后至额有一白色条纹,眼周有宽形浅棕或深褐色眼环,额顶至肩背中央常有淡棕褐色脊纹。 倭蜂猴的体重-g,和一瓶ml的矿泉水差不多重;体长仅有21.0-25.5cm,比两个iPhon6s的长度还要小2.16cm,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小的猴类。 倭蜂猴和它的家族——懒猴科还是动物学家目前已知唯一有毒的灵长类动物。在倭蜂猴的肘部内侧表面有一肱腺体,它会分泌一种黄色的油状物,这种油状物具有毒性。另外,倭蜂猴的唾液也具有毒性。到目前为止,医学工作者对倭蜂猴产生的毒素致病机制还处于进一步研究之中。假如你不幸被倭蜂猴咬到,要小心会出现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shock)的危险症状,医院进行急救和观察。不过,也有动物学家发现,倭蜂猴只有食用了有毒的昆虫之后,才会分泌正常水平的毒素。因此,从事动物研究和野生动物救护的小伙伴们并不需要过分的担心。这也郑重警告那些偷猎分子,不要继续在野外猎捕倭蜂猴了,否则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三、倭蜂猴的“宅男”生活 蜂猴属动物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是典型的热带物种。我国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与中南半岛山水相连,是这类动物分布的最北缘。其中,倭蜂猴在我国仅分布云南省红河州的屏边县、河口县、个旧市、蒙自市、金平县、绿春县和文山州的文山市、马关县、麻栗坡县一带(图5),国外主要分布在柬埔寨、老挝、越南。 图5.倭蜂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示意图 一直以来,有学者对于我国是否有倭蜂猴的野外种群分布持怀疑态度。一方面,这是由于倭蜂猴属于夜行性、树栖性的非群居低等原始猴类,加之其生存环境崖陡林密,使得野外物种调查极难展开,对其分布、数量、习性等基础研究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我们目前所获得的倭蜂猴个体,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各级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在打击非法走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案件中查获的;再一方面,由于许多社区居民缺乏必要的分类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蜂猴和倭蜂猴。 图6.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拍摄的野生倭蜂猴(1-2)和蜂猴(3-4)(引自余梁哥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的加快,许多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自动感应照相机在物种监控方面的广泛运用,我们对倭蜂猴的野外生存情况有了很大进展。如云南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表明:一是在我国的确分布有野生的倭蜂猴;二是倭蜂猴生存在海拔-m之间;三是倭蜂猴月活动范围在1.28hm2-10.98hm2之间,这样看来,倭蜂猴是非常喜欢蜗居的家乡宝。这一研究成果,与外国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动物学家StrichrU.曾应用无线电跟踪器在越南CucPhuong国家公园对放归的倭蜂猴进行夜间跟踪调查,结果测得倭蜂猴活动范围为0.1hm2-3.1hm2,两晚之间的平均移动距离为97.2m。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若倭蜂猴的生存环境一旦出现较大变化,那随之而来的便是灭顶之灾了。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此时显得是如此的重要。 四、倭蜂猴的保护行动 随着近年来野外调查的频繁开展,不论是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还是科学研究机构,对保护倭蜂猴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一是,倭蜂猴在我国分布的种群数量过少、密度过低。年出版的《中国野生哺乳动物》一书估计有只;年出版的《中国灵长类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估计有-只;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次重点野生动物调查表明,全国约有90只,这一数量还不及大熊猫数量(中国第四次野生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只)的4.8%;年3月-年2月,云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屏边大围山地区仅捕捉到1只倭蜂猴触发的9张照片,相对丰富度2.63%;今年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二次重点野生动物调查,目前还未发现野生的倭蜂猴个体。由此,倭蜂猴濒危等级急剧提升至极危,已面临地区性灭绝的危险。 二是,经济发展与倭蜂猴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倭蜂猴的生存环境属于热带、亚热带的低海拔地区,这里不但人口密集,而且是香蕉、草果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理想地区。如香蕉种植,产蕉成本每公斤为0.76-1.20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公斤3-5元,年最高收购价为每公斤8.64元。这一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部分当地村民铤而走险,毁林开荒现象屡禁屡发。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林区的片段化,不仅使倭蜂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阻断了倭蜂猴间的基因交流,种群数量逐年下降。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倭蜂猴生存的大部分地区路网相连、交通便利,给反偷猎工作带来了新难题,需要采取新措施才能取得新成效。 图7.云南各级森林公安机关积极救助倭蜂猴(引自 云岭森警)三是,现行法规与保护倭蜂猴的迫切需求还不相适应。依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林安发〔〕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37号)的规定,走私、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倭蜂猴的“重大案件”和“情节严重”起点为3只,“特别重大案件”和“情节特别严重”起点为4只。但在司法实践中,受倭蜂猴独居的特性,除境外大量走私案件外,国内不论是案件查获,还是误入居民家中等情况解救,多数均是1只个体。 云岭森警官方微博自年开通至今,共记录解救疑似蜂猴(Nycticbus.spp.)69次94只。通过照片辨认,能明确判定是倭蜂猴的有4次共4只。综合考虑倭蜂猴的在我国的现状,应对案件级别和量刑起点作较大修改,以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促进我国倭蜂猴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现今,我国绝大多数的倭蜂猴分布区域纳入了国家保护的范围,先后建立了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3月,云南还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年)》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年)》,倭蜂猴也位列其中。相信随着一系列保护行动的开展,倭蜂猴的命运也会像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样获得新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不吃、不养做起,共同保护中国最小的猴类——倭蜂猴。 致谢: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暨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张开平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倪庆永讲师审阅全文并提出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白癜风食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