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COP15大会原定于年10月15-28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约》秘书处各项准备工作均总体延迟,COP15今年无法如期举行。中方与《公约》秘书处积极推进有关工作并协商COP15新会期,经国务院批准,定于年5月17-30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同期举行《生物安全议定书》《遗传资源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会上,刘友宾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COP15筹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要加强双、多边合作,努力将COP15办成一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去年2月,韩正副总理主持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COP15筹备工作方案。中方将和《公约》秘书处继续保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高效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及时公布会议议程等资料,确保将COP15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同时,还将持续跟踪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如有变化和调整将及时公布。 ◆COP15的主题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OP15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地球生物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公约之一。 ◎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但逢十年的大会尤其重要,COP15大会将确定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展望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愿景,国际社会对COP15大会的召开充满了期待,都希望能通过一个既有雄心而又有效的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成果。 ◎COP15在中国举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认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国能为世界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COP15将是《公约》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可概括为5个特点:主题鲜明、影响深远、规模大、级别高、会期长。COP15大会包括正式会议、边会和展览三个部分—— 正式会议又包括高级别会议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和遗传资源议定书3个缔约方会议,此外还有生态文明论坛、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城市峰会等8个平行会议;边会有-场;展览-个,包括《公约》秘书处相关展览、中国展和云南特色展。届时,将有个缔约方、联合国有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等官员参会,预计达万人。级别高,国家领导人、部长以上高级别官员将莅临会议,预计上百人。 让绿水青山永续,让美丽持续绽放美丽。COP15落址云南,不仅是国际对云南生多样性保护的认可,更是云南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借这个盛会,将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云南、了解云南、走进云南,将会有更多的人亲眼见证云南生态文明发展的成果,见证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作为,见证生物多样性给云南人民带来的幸福感。 那么,云南又有哪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做了哪些探索?跟着云报君一起来看。 ◆天赋卓越◆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公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翻开地图,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纵贯云南全省,高原湖泊星罗棋布。 向东,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主要河流上游或者源头,云岭大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助于下游地区安全;向南,云南又处于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红河、独龙江—伊洛瓦底江等重要国际河流的上游。 此外,在南北间距不过公里的土地上,云南还有着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气候类型,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呈现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类型。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全省现有生态系统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类型,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 云南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丰富性。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4.1%,但各类群生物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根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发布的《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版)》,云南现记录有大型真菌、地衣、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种。其中,大型真菌种,占全国的56.9%;地衣种,占全国的60.4%;高等植物种,占全国的50.2%,包括苔藓种,蕨类种,裸子植物种,被子植物种;脊椎动物种,占全国的52.1%,包括鱼类种,两栖类种,爬行类种,鸟类种,哺乳类种。 特有性。云南是世界很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具有显著的特有现象,一些植被类型和众多生物物种只分布于云南,是我国特有物种分布最多的地区。云南拥有特有植物种、特有动物种,我国境内仅分布于云南的动物就有多种。 脆弱性。云南生物物种数量多,但分布地域狭窄,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特化程度高,适应性差,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云南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野生动物种,同比分别占国家的41.0%和57.1%,全省已有种动植物被列入极小种群物种,列入《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版)》极危种、濒危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云南26个世居民族形成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这些文化和传统源于自然,又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效地促进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惜绿如金◆为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云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立足实际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介绍,云南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尤其是自年我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立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共处,总面积.7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94个,面积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6.7%;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17个,总面积13.2万公顷,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6%。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以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等的国际保护地有11处。 除各类保护地以外,全省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2.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8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90%。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森林生态系统指标大幅提高。从2年至年,全省森林面积从万公顷增加到万公顷,森林蓄积从13.99亿立方米增加到19.7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均居全国第二;至年,森林覆盖率增长到62.4%。 湿地保护方面,年,全省湿地面积61.44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0.53万公顷;与年相比,湿地面积增加5.09万公顷,增加率为9.0%。认定并公布省级重要湿地31处,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分类分级保护体系,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53.0%,增加16.9%。 《白皮书》还显示,云南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全省自0年试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70.70万公顷、封山育林14.70万公顷。年至年,全省共治理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平方公里。 云南将以COP15为契机,进一步面向全世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社会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让全世界共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福祉。让我们期待中国云南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舞台的精彩表现! (编者申明:以上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交流!)山林田野山林是人类心灵的故乡,人类最原始的相望。田野是人类身心灵的治疗师,生命动力的源头。让孩子暂时离开网络,回到山林与田野之间,找回失落已久的灵魂。 山林田野 生态教育 生命教育 生产教育 生活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dl/73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