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为充分展示红河州“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近日,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州生态环境局、州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举办红河州“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远参加会议,向大家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在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发布会由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主持,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加油报、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及州生态环境局、州林草局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陈志远介绍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生态环境系统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精神。在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有谋划、有抓手、有成效。

州委及时作出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鲜明导向,奋力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让全州各族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谱写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华丽篇章。

坚持保护优先

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出一条哈尼梯田科学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5个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性、标志性项目。通道和面山绿化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由年末的47%上升到年的57.32%。统筹做好“水文章”,围绕“三海三湖五河若干溪”的水系保护利用,为打造滇南中心水韵湖城提供生态支撑。

坚持发展优化

围绕产业布局要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资源利用要优化、技术标准要优化、环评服务要优化,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开远市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从污染之城到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着力推动哈尼梯田小镇、建水紫陶小镇、弥勒可邑小镇、开远知花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出“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阿者科计划”等绿色经营模式。

坚持治污有效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红河州委州政府提出要打赢打好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个旧等地区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攻坚战、“两污”为重点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等6个标志性战役,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异龙湖水质历史性脱劣并持续向好;

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稳步推进,个旧市68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全部淘汰关停;

大气联防联治持续发力,个旧、开远、蒙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年的86.3%、89.6%、94.6%,提高到年的98.9%、98.9%、96.4%,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2.6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

全州完成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率%;

科学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石屏县以“五小三公一体系”为抓手,实现了“乡村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双提升;

淘汰注销国三排放柴油货车辆,完成率%。

近年来,红河州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各族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红河州先后获评“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年作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市(州)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答记者问中,陈志远副局长介绍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标杆。

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出一条哈尼梯田科学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年,在元阳、红河、绿春和金平4个县示范推广“稻鱼鸭”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20.06万亩。注册了“阿波红呢”和“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系列产品,有效期内有机产品认证4家企业7个产品,授权15家企业使用三个遗产标识。

开设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专题展厅。建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客栈。“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多声部民歌等先后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稻花鱼农民丰收节等民族节日影响力日益俱增。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仅年1-10,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签约项目23个,协议总投资72亿元;

石屏豆腐文化产业园区有30家企业建成投产,石屏豆腐精深加工园区计划吸纳45家企业入园。13个省级“3个”项目中,5个计划竣工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共建成国家、省、州三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产品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鑫联环保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绿色工厂名单复核。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人民幸福感的新亮点。

加速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弥勒泸西一体化和建水石屏“一湖两城”为两翼,以河口为前沿门户,以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全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城镇化率47.94%,累计建成排水管网公里,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13.50公里/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30.9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4.70%。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3座,垃圾中转站4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69%。

(四)“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成为乡村面貌改善的新气象。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州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13万吨,利用量.76万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79%。

指导各县市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农膜使用量1.25万吨,回收量1.06万吨,回收率达到85.24%。

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农药使用量.3吨,同比减少.4吨,商品有机肥施用量53.98万吨,完成目标任务28.14万吨的.83%,化肥使用量(折纯)21.88万吨,同比减少吨。

深入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和“厕所革命”,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截止11月24日,全州累计改建完成镇(区)公厕座,完成任务数的%,乡镇镇(区)已全部消除旱厕,有2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根据信息平台数据显示,累计改建行政村公厕座,完成任务数座的.22%,全州每个行政村均有1座无害化卫生公厕。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行“人畜分离、集中圈养”,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近分类试点,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1.44%,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

全州乡镇镇区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为60.6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8.64%,累计清理塘沟河渠个/条,.11千米,清理水体垃圾.95吨。

全州个自然村组均已配备1名以上保洁员,所有自然村均达到人居环境1档标准。

(五)“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抓手。

抓好土壤污染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对“清废行动”40个问题点位进行对应分解分片包干。持续开展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治,采取全面禁烧、错峰建设、限产限排、错峰生产等应急减排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影响,完成燃煤锅炉淘汰91台。完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共85个。已完成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率%。异龙湖从年11月起,全湖平均水质已达V类。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

来源:红河州生态环境局

环保投诉

德宏州生态环境局芒市分局主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xw/87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