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红河县城迤萨在云南边疆近代史上曾声名遐迩,但后来因一度放慢了发展脚步而被人遗忘。人们习惯把红河县城迤萨镇老城区称为马帮古城,走进马帮古城,特别是走进古城的红河县博物馆,你就可以通过古城老建筑的风貌,一睹当年侨乡沧桑而辉煌的历史痕迹。细心游览既古朴又豪华的中式或森严幽静的中西合璧式古堡——红河县博物馆,仿佛走进中西建筑博览园,感觉中西交汇的旧时光在这里凝固,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红河谷的小城迤萨地势险要,北临红河,南连勐龙河,可居山顶环顾四周。整个县城房屋依山而建,显得参差错落,是典型的江外山地城镇。古城有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等街道,在这些街道庭院深深的百年老宅里,马灯无声的悬挂在屋檐走廊,马蹄的痕迹若隐若现,弥漫着浓浓的近代历史韵味,似乎可以看见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马帮队伍出去或归来的身影。年至年,红河迤萨地区“下坝子”(外出东南亚经商)者甚多,出国经商者侨居18个国家和地区。艰辛的马帮商队换来了迤萨经济的繁荣,迎来了民房建筑的高潮,中西合璧的楼房拔地而起,青砖白瓦的房子鳞次栉比,山城的轮廓初现,形成了富甲一方的侨乡,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一度被誉为“江外小香港”。长期以来,古色古香的迤萨古民居藏在深闺人未识,而其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实可誉为云南建筑史上的一道奇观。迤萨夏季高温酷热,冬季风干物燥,但高大森严的迤萨古民居内冬暖夏凉,四季宜居,迤萨东门楼古建筑群即为这一典型。姚初民宅房屋共四层,最底层为半露式地窖。迤萨城原有东南西北四处城门,东门楼为现存唯一城门,该城门采用斗拱设计,上下三层。姚初民宅和东门楼建筑坚固匀称,设计大方壮观,顶楼平台所用水泥由马帮历时一月左右从越南河内等地翻越崇山峻岭运回。两幢楼房依地形而建,房屋结构紧凑,建筑石材缝隙紧密,难以插入绣花针。与姚初大院紧邻的“钱二官大院”的风格与姚初大院不同,其既有中西合璧的特色,亦有独到的一面。整座楼房共两层40余个房间,第一层全部为拱式建筑,院内有马厩、石缸等设施,因其设计巧妙,陌生人入内极易迷路,故又称为“迷宫大院”。红河侨乡文化是中原汉族儒家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军政文化与民间自卫文化、西方文化与红河本土文化相结合在红河(迤萨)具体、生动的体现,这从整个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上反映出来。东门古建筑群墙体坚硬无比,楼房过道有防御门,四壁设有防御射击孔,射击孔分为明暗两种,位于过道和地窖等处,虚虚实实,虚实相间,军事防御设计突出。东门楼古建筑群雄踞迤萨东面坡,登临楼顶远眺,红河县东部群山和山下波涛滚滚的红河峡谷一览无遗。近百年过去了,东门楼古建筑群已成为侨乡迤萨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红河侨乡建筑文化的一道缩影。历经世纪的风霜和战火,岁月悠悠,迤萨马帮的马蹄声已远去,但这些古堡式楼房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仍然每天在迎接着红河谷的第一缕霞光,好像每天在讲述着红河侨乡马帮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故事。红河县博物馆是一个以马帮文化特色展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共分7个单元生动地展现了红河马帮的历史与文化,其中在“姚肇宗宅院”展出山城崛起、马帮商人、马帮商号、跨国经商四个单元,在“钱万兴宅院”展出马帮之路、马帮红颜、马帮后代三个单元,生动地展现着红河马帮的历史与文化。里面馆藏的文物珍贵不说,仅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走进去看看,你会感受到红河近代史上中西交融的旧时光在这里凝固。山城崛起 马帮商人 马帮商号 跨国经商 马帮之路 马帮红颜 马帮后代 这里是了解红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到红河旅游或了解红河历史,请你走进红河县博物馆看看,因为里面馆藏的文物珍贵不说,仅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去看看,你会感受到红河近代史上中西交融的旧时光在这里凝固。(马永林)编辑:王露 审核:马永林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梦想红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