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云南,中国西南边陲的省份,虽因地形多变、风俗各异、风景宜人而被冠之以“七彩云南”的雅称,但把云南与传统的中原文明相联系,甚至认为,云南托起了中国的“青铜时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不过,事实的确如此。年中国科技大学科研人员运用铅同位素比质法,对殷墟5号墓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测定,发现这些青铜器的矿料全部来自云南。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铜、锡、铅,也是取材于云南。科学资料证明:中国青铜鼎盛的商代,数量惊人的青铜器原料都来自云南。云南东川铜矿和个旧锡矿,矿型大、蕴藏量丰富、开采历史久远,至今长盛不衰。这也不难理解,在盛产青铜的云南,能够铸造出精美的青铜贮贝器,甚至能够在直径不到30厘米的贮贝器盖上,铸造多个青铜人物的生活场景。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贮贝器再往深里说一点,这么多优质的铜原料运出来,必须有可靠的道路系统来支撑,可是云南本身大江大河的立体山地气候带,以及进入四川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都是运输铜需要攻克的难关。于是,秦孝文王元年(前年),蜀郡太守李冰招募劳力开山采石,修筑巴蜀通滇道路(僰道)。由于岩石坚硬,工程艰巨,仅修通了成都到宜宾的道路。秦始皇继位后,继续修筑,把道路拓宽至五尺,故名“五尺道”。五尺道秦军凭借青铜铸就的金戈铜剑强弩利矛,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华夏,青铜车马更是秦朝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西安兵马俑坑出土的四万件青铜兵器,共同谱写了青铜时代的华彩乐章。青铜车马汉武帝元狩元年(前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于是,汉武帝派人继续修筑五尺道,蜀人司马相如也文书协理,一路帮办。道仅五尺,翻山越岭,气候多变,瘴疠横行,下临绝地,修通后,也就成了著名的“蜀身毒道”。五尺道蜀身毒道(五尺道)不仅实现了铜矿的运输,也推动中原文明从马背上走进来,沉甸甸的矿物原料从马背上背出去。巴蜀及中原的盐、丝绸、布匹、铜铁之器等先进的生产工具源源不断输往西南诸邦。西南地区的青铜、牦牛以及异域国家的海贝、琉璃珠、宝石等,进入了巴蜀和中原。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按捺不住成功的喜悦,提笔就在盐津豆沙关的石壁上留下了篆楷参半的题字,记载了与“昭”而“通”的历史。袁滋碑拓片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西南的深山峡谷中,依然能够追寻溯江而上的五尺道,这条古道经四川宜宾,经盐津、昭通,指向云南曲靖,这就是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袁滋碑说明从最初运输铜矿的初衷,到推动了文化和文明的交融,五尺道是一条抹不去的文明印记。如今,在捧印黄富村悬岩边,至今还有一块“入滇第一关”石碑。高县石门关的石刻题记,记录过客们对路途艰险的感叹,还有军功和德政。袁滋碑打开今天的云南地图,依然可以看到一个个铜矿符号标注地,这些小小的标示,举重若轻,暗藏着西南同中原交往的悠久历史,而串起这条历史暗线的,就是那个曾经叫五尺道、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这条通道不仅属于一个时代,不仅属于战争兵器原料供给地,更是一条传播文化,积淀文明、形成多民族国家融合的古老通道。袁滋碑全国重点文物(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xw/15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