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款款说」,介绍建水团山古村 这个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被誉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如阅读完时间充裕,欢迎留言交流 团山村村门 团山古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年7月28日,团山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团山村村门通道 团山村至今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滇南乡村的特色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 特色建筑风格 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 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 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蕴而入选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 张家花园门匾 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门外之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 团山村核心建筑群-张家花园 在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遵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 团山村建筑 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 团山村建筑,外门 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 团山村建筑 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 团山村建筑精美房梁 团山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寺、三庙、八大厅、十二“大五间”之说,一寺为大乘寺。三庙为上庙、下庙和家庙(张氏宗祠)。 三庙为上庙、下庙和家庙(张氏宗祠)。厅是官人办公用的“聴事”上加广,即为官府的办公室。民居中有此厅的就有八处,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以及门牌29、82号。 部门年久失修的建筑 “五大间”即五间大瓦房连在一起,具有此规模的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知雯园等。 团山村石板底板 团山村是一座相当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少数外姓人家多是当年张家请来的帮工助手,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 青石护栏 这里是团山村小孩的儿时回忆,“滑滑梯”滑出的岁月的痕迹,是一代一代人的欢乐记忆。 张福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叫张海的去了大理洱海边,如今也还有后人在那里。另一个儿子叫张山的留在了建水团山,他和他的4个儿子一起,扎下根来创家立业。从此,张氏家族在团山村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村子。 团山村后青山 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其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一园形小山包上,故此得名“团山”。 团山村大水井 自清代初期,团山人走江外、跑马帮,生活过得十分困苦。年,清政府设置了蒙自海关,大锡成为最吸引外国人的出口商品之一。团山人看到了生存的新希望,一批批张氏后裔沿着著名的“临安大道”走到个旧锡矿区。 团山村民现生活状况 矿区的条件异常艰辛,采矿人犹如走在鬼门关,张氏族人坚韧不拔,在开采过程中连获富矿,收入丰厚,继而建立炉房炼锡,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兼营的大商家。 清晨团山村赶集 十九世纪末,团山人张福来的“福来祥”,张国义、张国明的“吉昌”、张桂明的“天吉昌”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商号,生意做到昆明、上海、香港等地。 淳朴的团山村赶集 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又为精锡外运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团山天吉昌商号出了巨额资金,而中国首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也在团山设立车站,使得财富之源流向了团山。 获得了巨额财富的团山人,回到团山后斥巨资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精美豪华的传统民居。张家花园等一大批富丽堂皇的传统青砖四合大院民居使得团山成为了声名远播的村寨。 好了,本期「款款说」就这样 喜欢古建筑,人文,自驾的朋友,强烈推荐 图文不足之处还请雅正,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xw/141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