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脏又臭,苍蝇蚊子到处都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蔓耗镇黄草坝村委会街面上的一条排水沟,因长期无人疏浚管理,当地村民曾叫它“臭水沟”。 年,黄草坝村委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黄草坝的人居环境需要提升,‘臭水沟’等一批卫生死角需要迅速治理,村民们的文明健康生活习惯亟待养成……”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为新班子需要交给村民的第一张答卷。 年5月,装载机的轰鸣声叫醒了睡梦中的黄草坝居民,三十余年无人治理的“臭水沟”开始疏浚。由村委会党员干部带头,号召辖区党员群众参与,7.8公里的排水沟内垃圾被运走,淤泥被清掏干净。以此为契机,黄草坝的人居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 现在的黄草坝村,干净的街道两侧绿植挺拔,没有了难闻的气味,良好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村民们的点赞,大家也都意识到,家门口的环境好了,受益的最终是自己。 红河岸边的黄草坝村委会小蔓提村,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面,温暖的空气让人身心放松,如此干净惬意的村庄环境,是全村人民共同劳动的成果。 “家里的卫生要干干净净,房前屋后的卫生要保持良好。”在小蔓提村,每个星期五村民都要约在一起大扫除,男女老幼齐上阵,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把家园打扫干净。 “其实对于参加义务劳动这件事,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因为大家田间地头干完活觉得很累,都不想再多干一份活。”基于这样的情况,黄草坝村委会决定,党员当先锋,领着村民干,用实际行动说服村民、打动村民、发动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大家把提升人居环境写进了村规民约,“清洁村庄人人参与,爱护环境人人遵守”成为了新风尚。 如今,在黄草坝村委会,奔腾的红河水,秀气的小村庄,带头干苦活累活的党员,勤劳朴实的村民,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农村人居向善向美的“工笔画”。 云南网通讯员张航徐彬记者黄翘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xw/140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