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是: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回族、壮族、傣族、拉祜族、布依族、布朗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6%。今天小编就引领大家来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各自的魅力!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地区:主要聚居于红河南岸红河、绿春、元阳、金平县和建水县部分地区。

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十月年称为“扎勒特”(“扎勒特”意即捏做糯米面团子),历时6天。农历五月欢度“苦扎扎”(即六月节),节日3-5天。

饮食文化:饮料:闷锅酒、包谷酒、荞子酒、土锅茶、普洱茶、云针茶。

特色美食:哈尼豆鼓、白旺、腊肉干巴

语言文化: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不同的方言和若干土语。红河州哈尼族的语言属哈(尼)僾(尼)方言。哈尼族无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帮助创造了拼音文字。

民族服饰:阿卡、爱尼、爱倮、婚礼、其余支系款式、老挝、越南哈尼族服饰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仰基督教。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祭龙尤为突出

彝族

主要分布地区:石屏、弥勒、建水、蒙自、开远、个旧、元阳等市县。

传统节日:有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买遮菲托”(火把节)和冬月二十四日的“咱合枯莫”(冬月年)。

饮食文化:一般的人都认为彝族的菜品最有名最好吃的是“坨坨肉”和那可口的“酸菜肉汤”。其实这是不了解彝族的饮食,彝族的食品从整体来说也有其独特的标准,仍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色、香、味、形、养(食品的营养)。

语言文化:红河州彝族的语言分别属于以路南、弥勒为代表的东南部方言区和以石屏为代表的南部方言区。

民族服饰:卜拉、花腰、阿哲、尼苏、黑彝等。

宗教信仰: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

主要分布地区:屏边、金平、河口、蒙自等县。

传统节日:重大节日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的“踩花山”。

饮食文化: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语言文化: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由于长期和汉族人民交往,许多苗族兼通汉语,语言中也有不少汉语词汇。

民族服饰: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妇女的衣着更是多样。妇女擅长纺织、绣花、蜡染、工艺精致、富有民族特色。

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近百年来,基督教、天主教也传入苗族地区。

瑶族

主要分布地区:河口、金平、元阳、绿春等县。

传统节日:传统的节日很多,重大的如“赛歌堂”“盘王节”等。

饮食文化:瑶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杂以马铃薯、野薯、芋头以及豆类而食。其中瑶族的腊肉和米粉肉扬名远近,肉味香而不腻人。

语言文化: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一些地方的瑶族能讲汉语、汉族粤语、壮语和苗语。

民族服饰:蓝靛瑶、红头瑶、白线瑶、顶板瑶等

宗教信仰:始祖崇拜、道教——下火海、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度戒。

回族

主要分布地区:个旧、开远、建水、弥勒、泸西等市县。

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传统节日。

饮食文化:回族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回族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民间概括为“饮食净”。回族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最出名的菜肴有羊肉泡馍、手抓羊肉、涮羊肉、羊杂碎等。

语言文化:长期以来与汉族操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文字,其中杂有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个旧市沙甸区回族兴办的学校,曾聘请著名的学者任教或讲学,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民族服饰: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壮族

主要分布地区:蒙自、个旧、河口、泸西等市县。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祭龙山,”粽子节“等。

饮食文化:壮族喜食腌、生、酸、辣之物。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花米饭比较出名。

语言文化: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至今保留着自己的一种方块文字(土俗字),但流行不广,仅限于宗教经文、山歌歌本和书信使用。

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端庄大方。

宗教信仰: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傣族

主要分布地区:主要聚居元阳、金平、红河等县

传统节日:泼水节等。

饮食文化:其饮食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喜酸,故有“酸摆夷”之称。名菜几乎都离不开酸。作为调料的“酸”,既有植物性的,如竹笋、酸橙;也有动物性的,如酸蚂蚁;还有经化学反应制成的,如醋(自酿)。

语言文化: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但在红河州的傣族中不大流行。

民族服饰:花腰傣婚礼服、旱傣。

宗教信仰:崇拜烈日神、风神、山神、水神、谷神等,“回傣”信仰伊斯兰教。

拉祜族

主要分布地区:红河州内的拉祜族原称苦聪人,聚居于金平、绿春两县。

传统节日:‘葫芦节”“二月八和月亮节”等。

饮食文化:拉祜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食以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荞子。拉祜族习惯烧茶,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语言文化: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长期居于原始森林,以采集为生,擅长狩猎。

民族服饰:拉祜族民族特色服饰,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锈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

宗教信仰:有自己固定的宗教“拉祜族宗教”。

布依族

主要分布地区:现大部分聚居在河口桥头区的老董上寨、老董下寨、老汪山、坪子地、夹马石一带。

传统节日:二月二祭老人房、尝新节等。

饮食文化:布依族作为农耕民族,尤其偏好糯米食品,有无糯不过节,无糯不成礼之说。布依族喜吃狗肉,自酿梨糯米酒。

语言文化: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但布依族四五代以前就不会讲布依话了,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许布依语的词汇。男女老幼均通壮话、汉话。历史上没有文字。

民族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多元化,如佛教、道教等。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地区:红河州内的布朗族是年4月由一个特殊群体---莽人归属的,莽人生活在金平县中越边境的金水河镇,由于长期深居原始森林,莽人的生活极度贫困。

传统节日:过新年、进洼、出洼关门节等

饮食文化: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语言文化:有自己的语言布朗语,少部分会讲傣语、佤语、汉语。

民族服饰:布朗族男女皆束发为髻。妇女着花短衫,下身着黑色长裙。

宗教信仰:布朗族认为,鬼神主宰世界,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鬼神在起作用,包括人的命运。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杨赟整合于网络

特别提醒:“寻找红河私房菜”活动,一定要从







































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gr/6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