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都个旧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新闻时事尽在个旧微刊 80%的个旧人都在这,你也留下来呗! 责编:不二 有人曾经对我说 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在病人心中拥有天使般的地位 有人不以为然 有人深信不疑 我们无法全盘肯定 所有的医生都如此 但却不能质疑 每一位医者当初从医的初心 在个旧的这座小城内 也依旧如此 若你有兴 静下心来 随我一起看看 锡都小城中一位好医生的温暖小事 医院综合科儿科诊室内,忙碌一如往常。综合科主任陈晓军医生正俯身为一个个患儿看病。 “我家孩子咳嗽好多天了,真的不用打吊针,吃点这些药就会好吗?”一位母亲焦急地询问陈医生。 “孩子的病要对症下药才会好,该吃药的我们别打针。您别着急,孩子病好有个过程,平时也要注意加强锻炼……”陈医生面色和悦地解答着患儿家属的一个个疑问,直到他们放心、满意地离开。 “好多孩子的病对于医生来说可能很平常,可对孩子家属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多和家属沟通、解释,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为他们解除疾痛。”陈医生从事儿科工作二十余年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为基层病人服务、为患儿解除病痛,是陈晓军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主任医师,专业功底的扎实,服务态度的谦和,让他脱颖而出。 一片丹心为儿童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患儿家长或电话咨询、或亲临就诊,天不亮就有家长排起长长的等候挂号队伍,门诊号转眼就挂完,没有挂到号的,也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守候在诊室里。 只要还有最后一位患儿,陈晓军都不会离开诊室,也不会拒绝,每天60-70人,多则百余人的门诊量已成为他的“常规工作”。 而自从来到综合科后,陈晓军就没有午休过一次,晚上如遇患儿有病情变化,他又匆匆赶到病房,一直监护到患儿病情稳定。 陈晓军以一个优秀医生对医疗事业执着追求、勤奋钻研、默默奉献的精神透支生命,只要患儿家长一有需求,他又毫无怨言地投入救治患儿的工作中,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得失。因此,他先后获得了个旧市“服务明星”、“五四青年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医德医术百姓夸 说起陈晓军的医德医术,群众总是赞不绝口,在红河州内可谓是小有名气,在云南省内也是有所耳闻。 到综合科就诊的患儿,有个旧市区的,有沙甸、鸡街大屯等郊区的,更有蒙自、开远、绿春、元阳、河口等周边县市的患儿不顾路途遥远赶来请陈晓军医生治病,这样的口碑越传越远,连昆明、昭通的患儿也慕名前来就诊。 时间长了,开出租车的师傅医院综合科有一位口碑极好的儿科医生——陈晓军。 其实,作为“名医”,陈晓军也是一位平凡的儿科医生。 他为人谦逊,言语朴实、不谋私利的工作作风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一位小孩的奶奶这样说道:找陈医生看病,见到陈医生病好了一半,再吃几片药病就全好了。这样的说法,体现了群众对陈医生的充分信任,因为陈晓军态度谦和,看病没有“名气架子”,对病人一视同仁,所以老百姓特别喜欢这样的医生。 医院挂了几天的抗生素不见好转,找到陈晓军,他检查患儿后说:考虑孩子是“婴儿急疹”,先把所有的针水停了,观察观察,等疹子出来就好了。果然第二天,小孩出了一身的疹子,病情也逐步好转起来。 在当今确实存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陈晓军心态坦然。 他以负责任、有良心、一视同仁的仁德仁术,坚持用简单药为患儿治好病,这是陈晓军从医以来的良好医德修养。 经陈晓军诊疗的患儿很多,多数都是常见多发病,群众之所以将陈晓军看作心中的“神医”,其实在于他拥有平常的心态、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由此,他多次获院长奖励基金“优秀医德医风特别奖”,并被评为“云南省医德标兵”,先后获得红河州评比的“我最信任的医生”、“十佳人民信任医生”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踏实的工作作风 敬业的工作态度 朴实的为人处事 厚德修养的仁医仁术 陈晓军以自己的一己之力 践行着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个旧虽小 大爱仍存 我想除了陈晓军之外 仍旧有很多尽管默默无闻 却仍旧坚守岗位的好医生 我想谢谢你们 护佑病患的健康 并始终温暖着这座城市 特别鸣谢:卫计局温暖供稿~~ 来源大锡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识别白癫风的治白癫风的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