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来源:科技日报9月2日,云南个旧超级稻百亩片测产突破每公顷17吨,平均亩产.3公斤。图为割稻测产现场。受访者供图第二看台9月2日,云南个旧市大屯镇的百亩方水稻田再创高产纪录,经谢华安、罗锡文、朱有勇、张洪程四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3公斤,最高田块达到.5公斤/亩;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张家港杨舍镇,今年的水稻虽然还未收割,但是长势旺盛,去年也曾创造了.7公斤/亩的江苏高产记录。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品种、不同地理环境,却是屡创高产纪录,秘诀是同样的“利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5年累计应用1.4亿亩,水稻亩增产50.4公斤,亩增效.8元。累计增粮72.4亿公斤,增效.4亿元。作为农业部“绿色增产”的首推技术,面对“中国人的饭碗能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粮食问题,该技术给出了一份科学解答。“按图施工”,水稻不再望天收“人的早餐、中餐、晚餐吃多少要定量,吃多了会虚胖,吃少了又营养不足”。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丁艳锋教授将水稻的栽培与人的生长发育作比,“跟人的生长是一个道理,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补充什么营养是确定的。”然而,在年以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多采用“看天种地”的经验模式,肥料施多施少全凭经验。后来,我国科学家开始探索水稻生长的规律,水稻的高产群体特征以及数量、质量指标受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dl/151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