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皮肤病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10036109.html

听闻蒙自西南莲花山上有个叫“麒麟山上寨”的村子,村里有一口古井,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了,心中生出一点探秘之意。此意源于“蒙自故城”。《元史·地理志》记载:“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目则山,又称蒙自山、莲花山、麒麟山等。《中国历史大词典》则载有:“目则城,唐南诏置,属通海都督。在今个旧市东麒麟山上。宋大理属阿僰部。元改蒙自县。”“蒙自故城”就在这座大山顶上,这古井是否与“蒙自故城”有关?

四月十日早,天气晴好,约得好友数人,带着疑惑欣然前往一探究竟。蒙自城与之直线距离也就是十多公里,驱车而行则有近30公里远。一路乡村公路,山绕路转又转再转向山爬行,半个多小时后绕到了麒麟山上寨,这里海拔米左右。入得山来,山势陡峭,蓝天白云,满山绿树,青翠茂密,仿佛入得书画中。

村寨依山势而建,来到村公所,停车找人问路。一番找寻,只看到两个村童,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村民,问古井所在,说就在村子上面路边就是。按其指引,往上走不远,绿色之中一座四角红顶亭子分外显眼,这就是古井。亭子旁有一棵大树高耸,枝叶繁茂。抬头看,这大树枝干粗壮,螭蟠虬结,亭亭如盖,正是阳春时节,新绿满天,阳光下泛着些许嫩黄,欣欣向荣。

近前看,红亭古井,周垒大石,很是稳固。里面整洁,没有乱物杂草,井边放着的两只水瓢,方便打水饮用。两个方形井口,规规整整,阳光斜照下来,感觉很是温暖。地面上有水迹,但真是干净。井圈条石加固,没有一般水井汲水绳索的勒痕,看不出岁月的经历。仔细看,这应该是近年来维修过的,一道PVC管引水注入,实际上这是龙潭水,而不是传统的井。可惜井边没有立碑树牌介绍说明一下来历。这时刚好来了一位骑摩托带小孩的农妇停车打水。询问得知,她是本村人,现时正是种包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下地忙农活去了,她也要到地里,将就打点水带到地里喝。怪不得村子里少有人影。询问这个井的来历,她说这个井有很长时间了,不知道何年就有的了,一直有水,有几百年了,但不知具体来历。应该说,这龙潭就是得益于这满山的绿树,涵养了水源,才有这源源不竭的流水。打一点水来尝尝,不涩不苦,清凉甘霖,真是天赐清泉。

看过古井,不知来历,复到村子里逛逛,兴许能找到知其来历的村民问问。村里树木众多,满是绿色拥绕着房屋。房屋大都还是传统的建筑,以石为基,筑土为墙,屋顶或置瓦成尖顶,或筑为平顶,这应该是为了方便晾晒谷物。叠石为路,小径通幽。村子里香椿树很多,房前屋后,道路两边都有,普遍树径粗大,村里人说老香椿树有七八十年了。香椿树还在发着新绿,新叶吐嫩,老树香椿芽是为时令山珍。红瓦泥墙旁,多有李子树,已经在结果了,硕果累累。花椒树也多,密实的小果果坠满树枝。有的农舍柴门掩映,鸡儿在庭院漫步闲游。有的农舍屋外墙脚边摆放着各种劳作工具,看到梯子、竹竿等,采摘香椿应该很方便。村里基本上家家都有狗在看门,我们经过,不管大狗小狗都会吠叫起来,尽职尽责。村里流连,无意惊到一群小鸡,母鸡警惕地盯着我们,并咯咯咯叫唤着,忙不迭带着“不谙世事”的小鸡仔躲避。

来到村中,看到一高近3米的方形水池,两位老人在池旁淘洗瓜子。水池里的水是从古井引过来的,这里自然形成村民劳作的一个场所。上前问询,这是老夫妇俩,都已七十多岁了。自述本村为彝族村,为姆基支系,现在村中也就是五六十户人家。询问水井由来,他们也不知建于何时,说他奶奶九十多岁,之前就有,应该有几辈人了。再问有无古碑或寺庙一类建筑,老人说,听前辈老人说,很早以前古井旁边有寺庙,后来被“建水那边来的人”损毁了,还剩一些石头,被用作他用了,具体情况不知道。

据史料,明朝中期以前,蒙自坝子中主要居住的是姆基彝,为禄氏土司统治,族群人数较多,英勇好战,势力强盛。明朝万历元年(年),蒙自姆基彝和阿迷(开远)扑拉彝联合王弄山各部落起义,朝廷征派建水、石屏等地的尼苏彝镇压平乱。由此,尼苏彝大量涌入蒙自坝子。明末清初,来自原宁州彝族部落中的贵族李氏家族崛起,统领蒙自彝众,拥兵自重,康熙年被委任为土官。康熙四年(年)首领李日芳死,其弟日森,其子世藩、世屏归附宁州禄氏土司,随土司禄昌贤谋反。三月李世藩率兵攻入蒙自城劫掠,“士民为所杀者数万人”,后被吴三桂击败,擒获禄昌贤,李世屏被充军大理。康熙十三年(年),吴三桂谋反,五年后李世屏潜回蒙自,与吴三桂之孙吴世藩勾结,带领彝兵“助逆”。康熙二十年(年),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李世屏又投诚立功,清朝册封李世屏为土县丞,但规定“不予世袭”。李世屏遂在蒙自县南羊肝寨兴建土城。康熙四十三年(年),李世屏死,结束了23年的土司统治。自此,蒙自县完成了改土归流。   

风起云涌,世事如水流。老人的述说或留有几百年前依稀的印记。一户农家门前种植一株月季,花儿盛放,颜色鲜艳,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往曾经恍惚如云烟。

古井来历不知所以,暂不去探究,麒麟山观景是“蒙自古八景”之一。欲穷千里目,我们告别老人,越过村子,继续向山上行,来到海拔多米处的一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往上看,群山连绵,乳峰耸立,与天比高,景象雄伟。山顶上建有风力电站。疾风劲吹,极目远眺,眼界大开。目则山彝语称为“母滋白莫”,“母滋”意为“与天一样高”;“白莫”即山峰,意思就是与天一样高的大山。《方舆纪要》记载:其山横列二十余峰,秀丽如画,百里外举目皆见。

眺望蒙自坝子,坝子里中海、大屯海看起来不大,但很明显,远处可依稀看到长桥海。对面更远处是西北勒高山,只是云遮雾起,看不真切。古彝文记载,坝子里曾经是一个名为“默自湖”的大海子。登高望远,青山绿树,蓝天白云,难得的一番好景致。观景台边的红土地上,小黄花星星点点开放了一大片;山谷中杂树丛生,鸟鸣声此起彼伏;近旁一块大青石上有几道白色的印迹,状如摩崖石刻,似神秘符号,或是天然记载着什么秘密。

高山俯仰,艮止行适,探秘复探幽,登高又赏景,一番游历,已是下午时分,尽管此行未如初衷所愿发现什么秘密,但也收获满满,我们循原路下山而归。

下山归来,竟意外寻得清朝顺治十五年进士高晫题名“目则山”古风一首:

削出目则山,矗起阿僰部。

舍马从步入,路仄足迹聚。

泥湿苔如镜,石锐势若拒。

攀援断藤行,数起而数仆。

山脚霞未明,山腰日已午。

曲径从今日,草木自万古。

丛丛回寒风,霏霏染翠羽。

仿佛露崇冈,蛮营列山坞。

废灶留残烟,道傍拾遗弩。

泠然泉声落,似犹杂金鼓。

盘顶云雾开,秀峰若可数。

恍惚见吴山,慰此行路苦。

未敢舒鸾啸,恐惊豺虎怒。

此诗弥足珍贵!因为描写“目则山”且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极为罕见。诗里写清初高晫滇南作官吏时攀登巡视目则山,山上看到“蛮营”“废灶”“遗弩”等,这些应该是史书里所说“白夷所筑”的“蒙自故城”遗迹吧?然而,清初至今不过年,这“蒙自故城”却成了谜了。

以后再来寻访吧,这或要爬更高的山才能看到了。

作者:何伟文/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ejiuzx.com/gjsdl/14028.html
------分隔线----------------------------